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测定溶解氧的目的及方法

   2022-03-07 220
核心提示:在污水处理中常常测定出水和曝气池中的溶解值,根据它的大小来调节空气供应量,了解曝气池内的耗氧情况以判断在各种水温条件下,

在污水处理中常常测定出水和曝气池中的溶解值,根据它的大小来调节空气供应量,了解曝气池内的耗氧情况以判断在各种水温条件下,曝气池耗氧速率。在运转过程中,要求曝气池内的溶解氧在1 mg/L以上,过低的溶解氧值表明曝气池内缺氧,过高的溶解氧不但浪费能耗,且可能造成污泥松碎、老化。水质净化厂出水中含有溶解氧对水体环境是有益的,在可能的条件下,应让出水带有些溶解氧。
溶解氧过高(大于4mg/L)会加速消耗污水中的有机物质,使微生物因缺乏营养而引起活性污泥的老化,丝状菌的大量繁殖。长期过高的溶解氧会降低活性污泥的絮凝性能和吸附能力。溶解氧过低(小于1.5mg/L)会使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抑制,导致微生物的衰亡、解体、变质;影响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活性污泥的净化能力,出现污泥上浮、腐化直至膨胀。

溶解氧含量的测定方法
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。测定溶解氧方式有碘量法、覆膜电极法、荧光电极法。传统碘量法需要的试剂多、操作复杂、需要工作人员有一定的技术水平;覆膜电极法和荧光电极法测定溶解氧快速简单,但覆膜法电极在气泡较多的工作环境中无法正常工作,而荧光法可以用于气泡较多的工作环境。曝气池中由于曝气存在大量的气泡,十分容易影响覆膜电极的性能,因此使用荧光电极测量曝气池中溶解氧是最优选择。

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测定溶解氧的目的及方法

溶解氧测定方式

曝气池中溶解氧含量的快速测定—禹山荧光法溶氧仪
荧光法测定溶解氧的主要原理是利用荧光物质的猝灭作用,降低荧光物质中的荧光强度和缩短荧光维持的寿命,从而获知水中溶解氧的含量。
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越多,荧光的寿命也就越短。将调制好的蓝光,照射到荧光物质上,可发出相应的红光。水中溶解氧可带走荧光能量,因此,红光持续的时间和强度和溶解氧的浓度成反比,通过测量红光和参比光之间的相位差,就能获知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。

 
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
 
更多>同类资讯
  • admin
    加关注0
  • 没有留下签名~~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隐私政策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